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连接着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一旦发生危机,其波及范围将非常广。2007年次贷危机进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银行危机波及范围广泛的例证。也正是这次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人们也希望通过监管和治理来管理和控制银行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资本监管、内部治理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银行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都对约束银行风险有重要作用。外部治理机制包括监管约束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股东会治理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监事会治理机制和高管治理机制。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约束机制不完善,本文暂不研究外部治理机制中的市场机制,而是研究资本监管、内部治理与银行风险三者的关系。现有文献侧重于分别研究资本监管、内部治理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而本文除了研究上述关系,还创新的研究资本监管和内部治理的关系。用于检验资本监管与内部治理关系的模型是在内部治理与银行风险关系模型中引入资本监管变量与内部治理变量的乘积项,通过判断乘积项的符号来检验资本监管与内部治理的交互关系,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表明对于银行风险的约束,资本监管与内部治理具有替代作用。本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资本监管、内部治理与银行风险相关文献,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分析银行治理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的十大假设。借鉴已有模型,建立三个研究模型检验上述假设。接着结合2004-2013年我国16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资本惩罚监管能够显著降低银行风险,但不能提高银行资本;出于预防性要求,自主监管压力能显著提高资本,但对风险不敏感;银行资本的变化与银行风险的变化相互作用不显著。整体上,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和董事会独立性都能够降低我国银行风险;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能显著增加银行风险。对于银行风险的约束,资本监管和内部治理有替代作用,董事会独立性与资本监管有显著替代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与资本监管有替代作用,但不显著。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政府、银行和债权人三个方面提出约束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