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社区居民社区认同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D社区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生活在城市边缘区的农民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城镇化过程中,其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劳动形式、社会经济关系等因此处于不断的解构与重构的进程中。这一进程的显著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分散居住的边缘区农民被整合进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按照城市社区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社区之中。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构成,其内生性的社区秩序对于社区生活、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具有重要的制度性功能,而内生性社区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度。
  本文以对城市边缘社区居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依据,探索在城市边缘社区居民身份的转变及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构建社区认同提升的基本路径,为推动社区治理提供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和可靠对策。为了探究城市边缘社区影响居民社区认同的诸因素,笔者在阅读、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边缘社区的特征,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为指导,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模型。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此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问卷检验合格后,分别对社区功能认同、社区情感认同和社区功能各维度、社区社会资本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随后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对本文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社区保障功能、社区教育功能和社区安全稳定功能会影响社区认同的提升,同时,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归属感、志愿主义和社区信任对社区认同亦有影响。据此认为,可以从社区软件和硬件同步建设入手,通过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加强社区就业培训、搭建社区交流平台、促进社区文化繁荣等措施,以切实提高城市边缘社区的社区认同感,进而实现该类社区的良性发展和有序治理。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各级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流失情况愈发突出,不仅使得基层公安机关总体工作运行质量和实际工作效能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会使基层公安工作在稳步推进及创新发展上产生负面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H市基层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作为论题的研究对象,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常用的问卷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理论研究具体分析方法,对H市基层公安机关警力流失的现实状况及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大量人口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聚居在城市边缘的涉农街道。这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助力,也迫使涉农街道社会治安状况逐步恶化。如何预防和制造违法犯罪、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已从政策走向实践,构建立体化、信息化、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变成了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文以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该涉农街道的社会治安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该区域违
学位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精准资助是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方向,实现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助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不让学生因为贫穷而失学,让贫困生圆梦大学,让贫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举足轻重。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2015年,我国修订《食品安全法》,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律将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全业态监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监管部门着眼于“消除大型主体食品安全隐患,化解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忽视了对食品“三小”这一细分领域的监管。近年来,食品“三小”领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些事件扰乱了市场秩序,引发了舆论危机。为规范食品“三小”经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