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至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费用率(审计费用的平均值/资产规模的平均值)分别是0.206‰,0.186‰,0.175‰,0.163‰,但是按国家物价局的规定,上市公司支付年报审计费用的标准是:资产规模总计1000万元(含)以下的按2.5‰支付,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1.5‰支付。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支付年报审计费用的标准,低于国家物价局的指导定价。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03至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费用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样本4576个。本文在对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审计费用的三个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这三个因素分别是:上市公司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报告的类型和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情况。另外,本文设置三个控制变量: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事务所的规模和董事会的持股比例。
本文首先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又运用SPSS11.5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对降低审计费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当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其支付的年报审计费用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如果变更前后都是“非四大”所,那么变更后的年报审计费用会显著降低。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支付标准的规定已经偏离了现实状况,因此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新的年报审计费用支付标准已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在制定年报审计费用标准时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