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审计署在《2003—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在审计力量上逐步加大,2004年效益审计工作达到整个审计工作的10%至20%,效益审计已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公路的投资力度。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嘉沪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2002年达25000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大、费用使用过程复杂、建设期长,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投资不合理、效益低等现象,同时,由于公路是公共产品,效益审计评价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运用审计运行理论、公众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论,效益评价理论等,对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的现状和评价机理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内涵、特征、目标、功能、评价内容,对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与项目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给出了公路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系统的框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兴凯湖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的实证分析中,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评价评价实际从提高公路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评价模式和方法,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路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