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血液流变性、精氨酸加压素( AVP)的变化,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轻、中度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 AVP 的影响,为今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论证。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住院病人病人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 例,在均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200ml 静脉输液,日一次;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 20ml 加入 5%葡萄糖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静脉输液,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 28 天。分别于治疗前 1天、第 14 天、第 28 天评价患者认知能力( MMSE)、日常生活能力( ADL)、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第 1 天、第 29 天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精氨酸加压素( AVP)含量。   结果:治疗组 30例,对照组组 3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病因素、伴随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其疗效指标结果如下:   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 76.6%,对照组总有效率 70.0%,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 ,提示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相当;   2.两组 MMSE、ADL、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治疗前、中、后比较,与时间相关,经统计学分析组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提示两组均能改善 MMSE、ADL、中医症状积分;   3.治疗后两组的 MMSE、ADL、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在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方面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性;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降解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舒血宁注射液。   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AVP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治疗组对 AVP 有影响。   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轻、中度 VD 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方面与舒血宁注射液作用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流变;抗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内 Ca2+超载;升高血浆 AVP 的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