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儿童,发现了儿童的独特性质,改变了封建社会里儿童作为“缩小的人”观点,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观。另外,当时中国政治动荡不安,北洋军阀统治矛盾,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争夺激烈,中国面临着民族救亡图存的危险。儿童文学在强调儿童本位的核心价值观时,也应该配合时代的需要输入革命、救亡等内容。当时社会经济衰落崩溃,民不聊生,再加上连年战乱,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也成为了孤儿,在社会上游荡,这些流浪儿童不是个别现象,他们已经成为了一种群体,一个那个时代特有的景观。许多作家对这些“流浪儿童”进行描写,这不仅仅契合了当时文坛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对这些可怜儿童的情感关照。本文正文结构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概念进行界定。“流浪儿童”文学从属于广义“流浪汉”小说,但又有所区别。“流浪汉”小说是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流浪,而且主要侧重点在于精神的漂泊于追寻,而“流浪儿童”文学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社会上漂泊打拼,注重“身体”流浪。另外,对“流浪儿童”文学产生的渊源进行分析,主要是思想上的转变,一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的确立,二是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影响。第二部分,对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进行了梳理。按时间和发展顺序分为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序曲、开端、发展和收官四个阶段并将每个阶段的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细致地分析,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突破和不足。第三部分,对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中篇幅最大的小说进行叙述特点的分析。小说的叙述模式基本上是单一线性叙述结构,并且每部小说的流浪儿童命运都是一波三折,分为被迫离家、曲折坎坷、绝处逢生三个阶段,之后总结出每部小说的人物关系模式都是指引者与被指引者的关系,发现其内在的通用模式,找出代表作品的共性和特点。第四部分,总结了中国现代流浪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两点,第一点是以流浪儿童为载体,透视当时社会的现实;第二点是以流浪儿童为主体,探索中国未来的出路。可以看到在建国之后,描写“流浪儿童”的文学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其出现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对当时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空军能够以劣胜优 ,主要得益于我党、我军正确的战略指导。在对敌我双方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做出了迎战强敌的伟大决策 ;贯彻“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携程、艺龙等在线旅游网站相继建立,传统的旅行方式和旅行服务模式发生变革。伴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急剧扩张,继在线预订服务之后,逐步出现了包括垂直搜索、旅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国为激励创新而设计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内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TRIPS协议全球化,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产
科举制度对选官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它不但弥补了以门第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的缺陷,而且在社会上科举文化也随着科举的盛行与社会的重视而愈加丰富,并影响到文学
为了促进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提高,文章首先论述了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接着阐述了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实施策略,包括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制度、完善教师的指导方法、建
<正>目的:探讨口腔环境对热压膜材料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应力松弛速率,为临床选择材料制作隐形矫治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室温大气环境和37℃恒温水浴
会议
汉代人物在唐诗中大量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这种在“汉代情结”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唐诗现象非常值得研究。笔者通过对《全唐诗》的检索整理,同时参考历史上关于记录唐代的典籍,
目的探讨近年来福州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和完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州地区2006-2013年全部自愿无偿献血者(601 913人次)年龄
《夷坚志》的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这样来看,作者洪迈是把自己比作夷坚,而把其书比作《山海经》。《夷坚志》主要采用“他人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