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人为本之哲学新思考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人问题的思考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以人为本”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写入中央文献,到十七大载入党章,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之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历史变迁、基本内涵、现实思索四个方面,就哲学和现实两个不同层面对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梳理,说明要把现实层面的“以人为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相结合,从而提升“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意义,更好地把它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广告无孔不入。诉诸于广告形势的审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文化。一方面广告审美表现的功利性诉求使得“物欲化”消解了传统审美
本文以道德价值的建构与生命意义的开创的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尼采的著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尼采的整个伦理思想中探讨其是如何处理这一重要问题的。本文的研究思
蒯因讲到:“三个不确定性论题在我的著作中显眼地出现: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和科学理论的不充分决定性。每一个……都预设了一个不同的进一步主题……翻译预设的
当前,我国实施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发掘、观照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的产物,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
建立了基于Classic Spar和Cell Spar平台的浮式风力机整机模型,研究2种平台在风波流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垂荡板及其参数对Cell Spar平台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