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讲坛类电视栏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讲坛类电视栏目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先后经历了萌芽期(1997年—2000年)、发展期(2001年—2003年)、繁荣期(2004年—2006年)、转型重塑期(2007年至今)四个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语境的更迭、人们审美旨趣的变化以及电视策划手段的丰富,此类栏目衍生出颇具时代特征的全新形态,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前而言,其概念至少可以分为狭义(传统型)和广义(现代型)两种,其形式可划分为讲授类、谈话类、演讲类三类。作为一种以大众传媒方式传播的特殊的文化产品,讲坛类栏目在当前面临发展困境。究其因,一方面有文化语境变迁、数字阅读兴盛、娱乐浪潮冲击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更存在定位不准,分众效果不佳;雅俗失衡,泛娱乐化倾向;争夺资源,选题重复撞车;盲目克隆,同质倾向明显;形式老套,年轻受众流失;资金短缺,产业意识淡薄等内部问题。讲坛类电视栏目若要突破困境,实现持续发展。唯有坚持品质本土化、品味平民化、品格人文化的观念定位,担当社会责任,提供精神营养。在此基础上,首先应丰富策划手段,引发收视兴趣,运用主题策划、特别策划、系列策划等手段对栏目进行全面的运作策划,使之有主题、成系列;其次,应改进叙事方式,丰富视听语言,通过巧设悬念、增强互动、注重表演三个方面,提升传播效果;再次,应创新栏目形式,吸引年轻受众,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与真人秀、益智、娱乐等形式进行融合、混搭、跨界,强化栏目的娱乐化设计,用轻松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担当;复次,应整合多种渠道,形成传播合力,利用现有的优势,转变思维模式,在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开辟新旧联动的全媒体推广之路;最后,还应加强品牌包装,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树立精品意识,进行品牌包装,整合优势资源,衍生品牌价值,打造一条自上而下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系统化产业链,以期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使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给公众了解博物馆的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本文对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在博
<正>目的:本实验使用酪氨酸突变的三种腺相关病毒载体对Cnga3基因突变的cpfl5小鼠进行基因治疗,通过观察基因治疗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探究基因治疗的长久性以及筛选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