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样例呈现的三种方式(“样例——问题对”方式、“后向消退”方式、“后向消退+提示”方式)和学习者认知风格对高中生在数学概率的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 1、样例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有无差异; 2、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的样例学习效果有无差异; 3、不同认知方式与样例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浙江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被试,以“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分成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组。实验1验证样例的BF方式比EP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表现并探讨在两种方式中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表现的差异问题。实验2提出减少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作业差异的样例呈现方式“BF+提示”,比较了BF+提示与BF方式对不同学习者的作业的影响。两个实验中都采用2×2实验设计,每组被试都是15人。研究工具是“认知方式图形测验”,自编概率学习材料,所得数据以SPSS10.0 for Windows处理,经统计分析后结果如下: (1) 样例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相对而言,样例的BF方式和“BF+提示”方式比样例的EP方式更有利于引发学习者的自我解释,提高学习成绩。 (2) 不同认知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成绩上有所差异,相对而言,场独立型者在样例学习中成绩要好于场依存型者,但在样例的“BF+提示”呈现方式下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3) 样例的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之间交互效应不显著。 最后针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样例的设计提出具体的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