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分析对象,选取2008年春晚中的一个相声小品类节目《公交协奏曲》为研究文本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从语言的功能性角度出发,考察了作为意义传播主要方式的语言与图像、声音的互动。
研究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核心理论——语境理论出发,着重考察多模态文本中语言是如何塑造社会活动并实现符号与符号间衔接与互动的。研究发现,通过使用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语境变量对文本进行描述,研究者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把握语言在构建多模态文本中的作用。在语场方面,研究运用Hasan(1999)语场系统框架,对文本所描述的社会活动进行了分析:在语旨方面,研究将视角着眼于Martin(2004/2008)对于“地位”这一个概念的研究,通过分析对话双方的角色,得出了对话主体地位并不平等的结论;在语式方面,研究着重对于文本衔接手段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了语言在实现符号间紧密联系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春晚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在对语篇的语境进行描述之后,对经过媒体加工因素也从语境角度进行了探讨。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语境理论,从宏观上对意义潜势理论进行探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意义是语境的意义,而语境又是有意义来实现的,所以语境理论为考察多模态文本的构成和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外,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场重要且盛大的舞台演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研究选取了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最受观众喜欢的一个相声小品类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农民工这一特定的群体在这个节目中的身份形象的塑造。研究在对语境变量的分析基础上发现,农民工在大众媒体的塑造中其实处于弱势,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