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脚步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绿色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性景观模糊等问题。因此,人们对户外公共空间有了更迫切的需求。滨河区域具有线性形态及生态基础较好等特点,通过系统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空间压力,滨河绿道可以解决以上的城市问题。因此,滨河绿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城市中对于滨河区域的规划大多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建设,从而导致滨河区域的户外空间资源浪费。因此,对滨河绿道进行规划建设,不仅可以发挥滨河空间的生态功能,还可以将散落的各类景观资源联系到一起,使之成为城市地域文化科普展示的绿色公共空间。本文对于滨河绿道的规划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总结分析滨河绿道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辨析了绿道及滨河绿道的相关概念,并根据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滨河绿道定义的阐述,结合设计地块区域现状,确定了本文研究对象范围,并对绿道规划的相关规范进行分析解读。其次,采用线上检索与线下调研结合的方式,对选取的上海黄浦江东岸滨江空间、迁安三里河绿道、济南小清河绿道、韩国清溪川绿道、芝加哥滨江空间以及美国弥尔河公园等六个成熟的实践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并通过场地尺度、功能布局、地域景观特色、基地问题、设计策略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归纳出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方法;并且重点归纳出滨河绿道的特征、构成要素以及设计原则,基于以上分析,重点总结出了交通、生态、文化、服务设施、活动等五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最后,理论指导实践:结合上文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莱芜区龙马河绿道规划的实践案例。前期,通过GIS对场地的高程、坡度、坡向、公交站点以及植被覆盖度、水文等影响因子的分析,并结合莱芜区的上位规划解读,指导龙马河绿道的选线选点规划。梳理分析莱芜龙马河区域的区位、场地现状、周边用地性质以及其上位规划,并结合前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经验策略的分析总结,提出符合莱芜生态保育、体现重工文化、展示城市新地标的龙马河滨河绿道规划总定位,并结合龙马河不同区段具体现状情况,营造不同主题特色的滨河绿道区段,分别为文化科普段、生态工业段、城市艺术段、生态休闲段。并运用前文所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对龙马河滨河绿道的游径系统、驿站、基础设施等进行规划,同时,也强调了植被在保护和调节河道生态、体现地域特色方面的重要性,为其他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