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教人如何独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禅宗教人如何独立,分为六章。在各章之中以几个公案为中心而展开论述。首先,在引言中对题目的字词作了解释,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章从佛、法、师三个方面论述如何独立于人与佛经的权威,要做到反客为主,从佛祖、经论和老师中回归到自己的本性,要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能盲目向外追求。第二章论述如何独立于心念,要做到无念无求,做一个无事的闲人。第三章论述如何独立于言语,做到不从言入,不妄语,也不依赖于言语而悟道。第四章讲如何独立于疑问,要懂得互补反问和知道问答一体,全面了解问题,有时答案就在问题之中,而有些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第五章讲如何独立于繁杂的表象,要返本归真,回到本来面目和没有是非分辨之前的状态,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看待事物。第六章讲如何独立于世俗的逻辑,要不昧于因果,不被世间因果逻辑所束缚。
其他文献
针对风、光、水多种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效益的准确评估问题,基于多风电场与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中长期随机出力时序模拟,考虑库容影响的水电短期优化方法,以中长期水电优化结果
朱熹秉承前人的思想,赋予理更深刻的内涵,使理形式化和概念化,摆脱了现实概念的层面,上升为形而上的本体的存在。在理为本体的背景下,运用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提出了理一分殊理
美学范畴作为美学网络上的纽结,在建构美学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范畴。“生”范畴的出现和演变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它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深化和成熟于明清。本文对“生”范畴的演变过程、美学内涵、形成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生”的美学观念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说明,主要从哲学和美学两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了“生”最初由《周易》认为的“生”主要是指宇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脱离它所栖居的历史时空。麦金太尔的美德论亦如是。针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实践和道德理论危机,麦金太尔首先论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自然气候和道德的生活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