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课教师纠正性反馈对比考察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3324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过渡,因此学习者的中介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错误。而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能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有意识的“关注”正是从输入转变为“吸收”的关键一步,因而教师的纠正性反馈对于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现状来说,目前二语界关于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经验值对教师反馈的影响方面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采用课堂观察法,从教师的反馈方式以及学生的理解回应出发,对四位具有不同经验值的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进行对比考察,探究经验值对于反馈方式以及反馈成果的影响。在新熟手教师的反馈频率以及反馈方式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熟手教师对于语音以及语法错误有着更低的容忍度,因而反馈率更高。(2)在反馈方式上,当面对学生的语音以及语法错误时,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熟手教师,重述都是最常用的反馈方式,而重复的使用频率最低;在词汇错误上,新熟手教师均以重述和明确更正为主;在面对学生的语用错误时,主要运用明确更正和元语言提示的手段。在学习者的理解回应以及错误的修正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重述虽然是汉语教师最常用的反馈方式,但是引起的理解回应率并不高,有较高理解回应率的则是明确更正和引导。(2)从错误类型看,词汇和语法错误往往能引起较高的理解回应率,并且熟手教师往往比新手教师能够引起更高的理解回应率。(3)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同一种反馈方式,不同经验值的教师有不同的使用特点,例如熟手教师在使用重述时更注重从重读以及回复话语长度等方面增强反馈的显著性,所以即使新熟手教师使用同一种反馈方式,学习者的修正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一些纠错反馈的相关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对汉语教师的课堂纠错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希望也能促进教师的良好职业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的住宿学生衣物清洗方面的需求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的衣物清洗费用、清洁度、付款方式、洗衣机清洗的频率以及对洗衣机的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经过数
光分组交换技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光交换的结构设计是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关键.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正在研究的空间光开关、广播选择和波长路由三种光分组交换结构.随
通过逐步电沉积的方法将石墨烯量子点(GQDs)和酒石酸(TA)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利用L-(+)-TA和D-(–)-TA自身的手性环境,结合GQDs能够放大电化学信号的特性,将制备的石墨
<正>为系统了解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PIU)与社交焦虑、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的关系,澄清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一些基本现象,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滚齿机床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刃成排轮流从切入到切出,切削力由小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在工件和刀具之间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使刀刃和工件加工表面产生相对位移,对加工齿轮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