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过渡,因此学习者的中介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错误。而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能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有意识的“关注”正是从输入转变为“吸收”的关键一步,因而教师的纠正性反馈对于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现状来说,目前二语界关于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经验值对教师反馈的影响方面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采用课堂观察法,从教师的反馈方式以及学生的理解回应出发,对四位具有不同经验值的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进行对比考察,探究经验值对于反馈方式以及反馈成果的影响。在新熟手教师的反馈频率以及反馈方式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熟手教师对于语音以及语法错误有着更低的容忍度,因而反馈率更高。(2)在反馈方式上,当面对学生的语音以及语法错误时,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熟手教师,重述都是最常用的反馈方式,而重复的使用频率最低;在词汇错误上,新熟手教师均以重述和明确更正为主;在面对学生的语用错误时,主要运用明确更正和元语言提示的手段。在学习者的理解回应以及错误的修正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重述虽然是汉语教师最常用的反馈方式,但是引起的理解回应率并不高,有较高理解回应率的则是明确更正和引导。(2)从错误类型看,词汇和语法错误往往能引起较高的理解回应率,并且熟手教师往往比新手教师能够引起更高的理解回应率。(3)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同一种反馈方式,不同经验值的教师有不同的使用特点,例如熟手教师在使用重述时更注重从重读以及回复话语长度等方面增强反馈的显著性,所以即使新熟手教师使用同一种反馈方式,学习者的修正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一些纠错反馈的相关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对汉语教师的课堂纠错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希望也能促进教师的良好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