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放化和市场化趋势改变了我国封闭的经济体系。尤其是在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在逐步过渡到开放经济体系,日益开放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带给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广阔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冲击和挑战,使得经济中某些重要变量与其正常轨迹偏离,导致中央银行或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减效甚至失效。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以影响经济活动,其中,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个重要的内生变量面临着如何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相适应,正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问题。
本文从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运用著名的“三元悖论”理论分析,关注我国货币供应和外汇供给之间的关系。着眼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所形成的结汇制度,本文重点分析了结汇制下所造成的我国外汇占款巨额增加、居民和企业持汇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外汇资金汇集于银行体系所导致的中央银行“意外”地大幅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过程;而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迫使央行加强了并不完善的对冲操作以收缩货币供给,并且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央行的操作也是被动的,其目的在于稳定汇率。由此得出,在现代开放经济中,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数量控制的有效性是在不断下降的,货币供应量已成为不为央行所控制的内生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