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家庭小说以家庭生活环境作为小说的背景,以家庭成员作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人物关系和家庭矛盾的描写表现小说主题。本文选取《红楼梦》《醒世姻缘传》《歧路灯》《林兰香》几部典型的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女儿群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并窥探女儿这一文学群像的塑造及价值。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家庭小说的概念及合理性,对学界存在的家族小说与家庭小说的命名之争进行梳理,进而说明本文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第一章对传统观念下女儿的角色、地位进行定位:女儿作为家族的女性后代,经济上依赖父母,在家庭中居于边缘化的地位;清代女儿的教育以孝道、贞节、女功教育为主,才学教育不被重视;女儿的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择婚不自由,且在离婚与再嫁等事件上都没有决定权。第二章考察女儿群像的出身阶层特征,将几部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按照其出生与成长背景分为贵族、士绅家庭中的深闺小姐、商贾家庭中的不拘礼教的女儿及市井家庭中饱受摧残的女儿三种类型,通过分析发现家庭环境、教育对女儿的性格有直接影响。论文第三章,从亲子关系角度将几部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划分为:孝女、追求自由的女儿与不孝女三大类。具体而言,孝女可分为救父型、持家型、顺从型、养家型几类;追求自由的女儿群像可分为追求身份自由与追求婚恋自由两类;不孝女又可分为不能尽孝与不尽孝道两种类型。第四章,考察几部长篇家庭小说女儿群像的塑造方法、局限及女儿群像塑造的价值。在塑造手法上,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女儿群像的模糊性与概念性。女儿群像塑造具有体现中国孝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命运悲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