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太极拳作为国粹之一和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普及和流行,翻译界越来越重视关于太极拳翻译方面的研究,广大人员也积极参与到其英译实践中。然而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难免有其晦涩难懂之处,再加上部分译者自身的原因,使得翻译情况一直困难重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问题上:(1)专业术语译名的混乱不一不利于太极拳翻译的良性发展。(2)太极理念的硬译和误译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国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作为国粹之一和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普及和流行,翻译界越来越重视关于太极拳翻译方面的研究,广大人员也积极参与到其英译实践中。然而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难免有其晦涩难懂之处,再加上部分译者自身的原因,使得翻译情况一直困难重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问题上:(1)专业术语译名的混乱不一不利于太极拳翻译的良性发展。(2)太极理念的硬译和误译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国外的练拳者。(3)文化缺省现象的欠妥处理阻碍了太极拳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壮大。(4)译本平淡枯燥,丧失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不能给读者带来美感。因此,本文选择太极拳的经典论著《太极拳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英译过程中文本解读、策略选取、译法选择、译者创造性发挥等,以解答如下四个问题:(1)译者应该怎样准确解读原文,以界定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并规范其译名。(2)如何综合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太极拳理念的翻译精准无误、自然顺畅。(3)如何妥善处理文化缺省现象,以保证《太极拳论》的译本再现原文的文化意象。(4)如何保留原文的美感,翻译出生动优美的译本,使译文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词汇层面、语句层面和语篇层面对《太极拳论》文本进行解读,在明确语篇类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进行翻译,以期实现译文与原文形式和功能的对等。研究认为:(1)《太极拳论》作为武术歌诀,同时也是文学作品,属于表达型语篇,因此应在英译中多选用表情达意的语句。(2)翻译中应多选用高度凝练和形象的词汇,以便贴切地再现原文中和太极拳有关的意象。(3)应尽量使译文形式工整、音律和谐,以贴合原文的歌诀体裁,使之读来朗朗上口。(4)译文应体现原文的三种诗歌表现手法-比拟、夸张和借代,并生动优美地传递原文的神韵,以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在“《太极拳论》中的词汇翻译”和“《太极拳论》中的句子翻译”两节中,作者综合运用了以下翻译策略和方法:音译和意译、深化和浅化、增译和省译、长句拆分、句子重建、倒译法、合译法、正译和反译,以使词汇和句子的翻译取得较好的传情达意效果。在“《太极拳论》的语篇翻译效果”一节主要以“三美论”、翻译“创作论”和文本类型理论作为指导,探讨在语篇层面如何使译文“意美”、“音美”、“形美”,亦即意象生动鲜明、音律和谐动听、形式简洁工整。本研究相比以往《太极拳论》的英译本而言,从歌诀翻译的角度出发,实现了对拳势、拳理等太极拳理念的翻译,并使译文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可以为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文本、尤其是武术歌诀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此外,作者结合《太极拳论》的翻译研究,指出传统武术文本翻译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歌诀翻译的语法取舍问题、深化原文时创造意象的问题以及原文晦涩程度保留或弱化的问题。论文的最后一节针对武术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素养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1)译者应同时具备翻译的专业技能和武术的专业知识。(2)译者应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创造性。(3)译者应能驾御不同语体风格的原文。(4)译者本身也应该具备较好的审美观和艺术表现力。
其他文献
目前,大庆杏树岗油田“三高两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亟待提高,原有的简单划分亚相、微相的地质模型已经难以适应开发的需要,因此建立基于储层构型的精细地质模型显得尤为关键。另外,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发生变化,开发初期地质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亟需建立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来三维表征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挖潜提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临床中存在抗组胺药物难以控制病情,治疗期停药或减量困难等。针对上述情况,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设立慢性荨麻疹专病门诊、制定科内中西医结合慢性荨麻疹诊疗方案、开展慢性荨麻疹疑难病例会诊来解决。在遵循《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基础上,结合我科临床专家经验,制定科内中西医结合慢性荨麻疹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分层次选用西药,不同层次均可辨证予以中药和/或联合中医的特色治疗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海上油气勘探的不断发展,勘探区域逐步从浅海向深海转移,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条件对勘探的精度、勘探的方法、及相应的资料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准确获取勘探目的层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反射信息,实现更加细腻的成像,海洋地震宽频采集及处理技术近年来均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宽频采集方式经历了前期的上下缆、曲斜缆、直斜缆逐步
石南31清水河组油藏为低孔低渗、薄层、带边水的构造岩性油藏,历经多年的高效开发,逐渐暴露出一些开发矛盾,稳产难度加大。为合理开发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强化油藏基础研究,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递减,深入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在分析见水见效特征、含水上升规律以及油藏开发矛盾的基础上,有必要在石南油田开展调剖试验研究,以缓解油藏开发矛盾,改善开发效果,以实现油藏稳产。本文首先对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的地质特征和
铜(Cu)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当植物吸收和积累铜过量时,会对植物产生毒害效应,出现叶绿素含量降低、植株根伸长受抑制、诱导氧化胁迫等,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甲硫氨酸(Met)作为含硫氨基酸,尤其易被氧化形成甲硫氨酸亚砜(MetSO),影响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s,MSRs)能够特异性地将MetSO还原为Met,恢复蛋白
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需求越来越强,也给地震勘探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挑战,勘探油气资源的目标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转向更加复杂的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复合油气藏以及非常规油气藏等发展,其特点是目标地质体尺度较小、复杂程度高、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地下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地震波反射成像最有力的手段,但其对速度精确性要求远远高于时间偏移,因此,若要得到精确的深度偏移成像效果,
本文以丽江永宁扎美寺强巴殿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永宁地区建置沿革和宗教发展的梳理,以及对强巴殿壁画相关内容的解读,探究其艺术风格的渊源形成与近代康区藏传佛教的艺术审美。本文立足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针对强巴殿内所绘的诸佛、菩萨、护法、上师、坛城等八组不同内容题材的壁画,展开具体分析,认为强巴殿的壁画,在构图形式上,以中心构图法和叙事性构图法为主;在人物塑造上,以主尊佛像的量度特征和闻法眷属的估量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同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不得不抓住发展的黄金机会,尽快完成资本的累积。由于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物价飞速上涨,企业内部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的销售无法决定行业的利润增长,企业必须做好内部控制才能保证利润的增长,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企业才有足够的竞争空间。本文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研究的国内
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建设高质量基层篮球人才是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第一要义,篮球教练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目前,针对教练员的研究相对有限,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成年竞技层次的教练员能力、教练员的定位、教练员能力的影响因素、教练员工作的不足、教练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对篮球教练员的能力,尤其是对低年龄段篮球教练员的能力结构少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执教对象为小学及学龄前儿童的篮球E级教练员能力结构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