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钉三维影像重叠技术对比格犬顶骨稳定性及其上颌骨生长发育变化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以定位钉重叠作为标准,对6至9月龄比格犬顶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若顶骨相对稳定后,再评价应用该稳定区域重叠的有效性,以期为后期生长发育期比格犬扩弓实验提供简单有效的重叠方法;  2、研究6至9月龄比格犬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变化,为后期实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6只6月龄雄性比格犬,于顶骨左右两侧各植入3颗定位钉同时在第一前磨牙间(PM1)、第四前磨牙间(PM4)的腭中缝左右两侧各植入2颗定位钉。获取实验犬6月龄(T0)、7月半龄(T1)及9月龄(T2)时头颅CBCT扫描数据,利用三维软件分割重建定位钉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三个阶段同一只实验犬顶骨上两两定位钉间距变化量来判定定位钉是否发生脱落或移位。之后再采用三维软件分割重建三维颅骨模型,选取任意3个以上稳定的定位钉采用定位钉重叠法将实验犬T0与T1、T1与T2及T0与T2期颅骨进行三维重叠,获得头颅骨彩色距离图。若图示左右顶骨的重叠距离差异在0.5mm内,则可认为顶骨为相对稳定区域;反之,则本实验尚不能判断顶骨区域是否稳定。  将T0与T1及T1与T2期的实验犬头颅模型分别进行基于稳定定位钉和基于顶骨区域的重叠,重叠后分别测量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的位移量。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不同重叠方法下测得的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位移量在 T0、T1期和T1、T2期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评价基于顶骨区域进行三维模型重叠的有效性。  分别利用定位钉和顶骨区域将T0和T2期的实验犬头颅模型进行三维重叠后,获得上颌骨重叠图。定性分析两种方法重叠后在 T0-T2期上颌骨的变化情况。  上颌骨 CBCT三维重建后,定量测量6至9月龄比格犬上颌骨的变化情况,测量项目如下:(1)长度指标: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槽突前缘至同侧上颌第二磨牙牙槽突后缘间距(A-D),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槽突前缘至同侧颧弓根间距(A-H);(2)宽度指标: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槽突前缘间距(Ar-Al),双侧上颌第三前磨牙牙槽突前缘间距(Br-Bl),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槽突前缘间距(Cr-Cl),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牙槽突后缘间距(Dr-Dl),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间距(ar-al),第四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间距(br-bl);高度指标: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牙槽突后缘至鼻根点间距(D-J)及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槽突前缘至鼻骨前缘间距(A-I)。应用 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使用自身配对 t检验对所有比格犬各测量项目在 T0、T1期和 T1、T2期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在实验过程后,所有实验犬顶骨上共36颗定位钉中有3颗定位钉发生了位移,移位定位钉分别存在于不同实验犬的顶骨上,其余定位钉位置恒定。两两定位钉平均间距变化量在 T1-T0及 T2-T1期分别为0.18±0.13mm、0.16±0.15mm。所有实验犬T0与T1、T1与T2及T0与T2期头颅模型三维重叠后所获得的彩色距离图中可见左右侧顶骨的三维重叠距离偏差均在0.5mm内。测量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的位移量来评价以此稳定区域重叠的有效性。定位钉重叠法下测得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右侧定位钉(ar)的位移量在T1-T0阶段和T2-T1阶段分别为:0.64±0.21mm,0.33±0.10mm;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侧定位钉(al)的位移量在 T1-T0阶段和 T2-T1阶段分别为:0.66±0.20mm,0.34±0.09mm;而顶骨区域重叠法下测得的 ar的位移量在T1-T0阶段和 T2-T1阶段分别为:0.65±0.22mm,0.35±0.09mm;顶骨区域重叠法下测得的 al的位移量在 T1-T0阶段和 T2-T1阶段分别为:0.67±0.21mm,0.36±0.08mm。两种重叠法下测得第一前磨牙间腭中缝旁左右侧定位钉的位移量在T1-T0阶段和T2-T1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T0期和 T2期实验犬三维头颅模型利用定位钉和顶骨区域进行重叠后的定性分析结果:两种重叠方法下所获得的上颌骨重叠图均显示实验犬从 T0-T2期上颌骨宽度、长度及颧弓宽度均有少量增加,但上颌骨高度无明显变化。上颌骨CBCT三维重建后测量结果:所有实验犬在T0-T1和T1-T2期上颌骨长度、宽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骨高度变化从 T0-T2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6至9月龄比格犬顶骨发育相对稳定,可以作为CBCT头颅模型三维重叠的稳定区域。  (2)比格犬从6月龄到9月龄经过3个月后上颌骨长度、宽度及颧弓宽度均有少量增加,但上颌骨高度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口腔颌面部创伤严重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本研究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口腔颌面部创伤严重度的概念模型;然后,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要
早期的功能矫治可以促进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牙合,颅,面的生长发育。Forsus矫治器是混合式固定功能矫治器,它主要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畸形的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视障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从视障人群和普通人群的角度开展调查,研究我国高校视障大学生帮扶服务现状,发现目前帮扶支持
第一章密度感应系统调控浮游状态变形链球菌抗菌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观察密度感应系统基因缺陷对浮游状态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及其对抗菌敏感性的影响。 材料和
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了在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我国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以期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低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HDPCs)增殖及矿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⑴HDPCs培养及鉴定:牙髓细胞来源于临床因正畸或阻生而拔除的健康年轻恒牙,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