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DWI影像学特征、ADC值区间及最适ADC值。评估DWI技术并ADC值的测量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   方法:(1) 自2012年2月~2013年1月,序贯收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及本市其他兄弟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息肉样病变拟行胆囊手术切除的住院病人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5岁),并获取所有病例完整的临床资料备查。(2) 使用PHILIPS公司Intera Achieva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收集的病例(术前)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3) 对获取的DWI图像首先进行肉眼直接观察,根据病变信号强度分组。再采用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3工作站Functool 2.0分析软件重建ADC图像,确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测量其ADC值。(4) 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根据22例的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并结合DWI信号强度分组。(5) 统计学分析: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首先总结胆囊良、恶性病变的DWI肉眼信号特征,然后根据测量的ADC值,计算胆囊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区间,进一步探讨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的最适ADC值。   结果:(1)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共计22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55岁),其中良性病变12例(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岁),包括胆囊息肉8例,胆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10例(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59岁),包括胆囊腺癌8例,胆囊鳞状细胞癌2例。(2) 22例的DWI图像显示,中、低信号病变9例,稍高信号病变6例,高信号病变7例。(3) 12例良性病变中,10例(83.3%)为低信号病变, 2例(16.7%)为稍高信号病变。10例恶性病变中,3例(30.0%)为稍高信号病变,7例(70.0%)为高信号病变。(4)对上述数据采用two-sides 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显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恶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约为(1.12±0.29)×10−3 mm2/s ,良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约为(1.85±0.36) ×10−3 mm2/s,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两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其DWI图像呈现的信号强度有差异,其ADC值水平亦不相同。其中良性病变的DWI图像多呈现低或等信号,ADC值多高于1.59 ×10−3 mm2/s。而恶性病变的DWI图像多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值多低于1.59 ×10−3 mm2/s。DWI结合ADC值测量,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 100%,诊断良性病变的敏感性为 100%,特异性为 92%。在鉴别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95%。而且DWI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因此,通过直接视觉评估DWI图像,并结合ADC值的测量,有望成为鉴别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有效方法,对胆囊癌的早期检测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眼内黑色素瘤是成人眼内主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视力及生命均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缺乏控制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β-榄香烯是从中药香茅草中提取的有效抗癌成
介绍了一种基于PIC12F629单片机超小型红外遥控装置的设计方案;该装置可以把常用遥控设备的PPM信号转换成38K红外信号,以数字编码形式发出,由接收机上的红外接收头接收信号,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阻塞或者功能性改变导致的冠脉痉挛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脏疾病。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