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土蔡县艾滋村的HIV/AIDS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探讨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归因状况;了解归因状况对其心理、行为的影响(心理包括抑郁和耻辱,行为包括攻击和社交退缩);把生存质量引入到归因和心理行为之间,探讨生存质量是否会起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在生存质量的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精神世界各维度得分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与非艾滋村HVI/AIDS患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及精神世界等四个维度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非艾滋村HIV/AIDS患者;但在社会关系维度及环境领域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艾滋村HIV/AIDS患者。
(2)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归因方式及生存质量对其心理及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艾滋村HIV/AIDS患者把患病原因归因于客观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高,而攻击水平较低;归因于主观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低,而攻击水平较高;归因于可控性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低,而攻击水平较高;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高,而攻击水平较低。当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降低;当其生存质量降低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增加。
(3)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其归因方式及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生存质量介入到归因方式及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之间时,归因方式对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的影响会减小,即不管艾滋村HIV/AIDS患者倾向于哪种归因方式,只要提高其生存质量,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降低,当其生存质量降低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增加。
研究认为,归因方式与生存质量都会对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而归因方式的差异会影响患者感受到的生存质量的水平,从而对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并且生存质量在艾滋村HIV/AIDS患者归因方式及其心理、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在生存质量的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精神世界各维度得分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与非艾滋村HVI/AIDS患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及精神世界等四个维度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非艾滋村HIV/AIDS患者;但在社会关系维度及环境领域上,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艾滋村HIV/AIDS患者。
(2)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归因方式及生存质量对其心理及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艾滋村HIV/AIDS患者把患病原因归因于客观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高,而攻击水平较低;归因于主观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低,而攻击水平较高;归因于可控性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低,而攻击水平较高;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时,其抑郁水平和耻辱水平、退缩水平都高,而攻击水平较低。当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降低;当其生存质量降低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增加。
(3)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其归因方式及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生存质量介入到归因方式及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之间时,归因方式对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的影响会减小,即不管艾滋村HIV/AIDS患者倾向于哪种归因方式,只要提高其生存质量,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降低,当其生存质量降低时,其抑郁水平、耻辱水平、退缩行为都会增加。
研究认为,归因方式与生存质量都会对艾滋村HIV/AIDS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而归因方式的差异会影响患者感受到的生存质量的水平,从而对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并且生存质量在艾滋村HIV/AIDS患者归因方式及其心理、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