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中冷器结构设计与传热及流阻特性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冷器是增压中冷技术中最重要的的部件之一,目前在很多领域特别是汽车产业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中冷器的结构设计及布置方案对汽车的机动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是时下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本课题以某款豪华乘用车的中冷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发动机舱的可用空间,对板翅式中冷器进行强化传热理论研究及结构设计,从而得到板翅式中冷器芯体的结构尺寸为500mm×124.8mm×64mm,换热量为8.088kW,符合换热要求;热侧和冷侧的压力降分别为4023 Pa和2002Pa,均低于中冷器的压力降限制值。通过SolidWorks建立了板翅式中冷器的三维模型,并使用CF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从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中冷器的热侧流道截面的温度呈现出“中间温度高,四周温度低”的分布规律;热侧的进出口气室附近压力梯度和速度梯度都比较大,并伴随有涡流的产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热侧出口温度相差4.1%,热侧进出口压降相差10.8%,该误差在工程计算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另外,本文还对中冷器的单个换热单元进行了传热研究,分析了翅片间距、翅片高度和冷侧质量流量对板翅式中冷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翅片间距从4mm增加到8mm,换热量从1422W增加到了1571W,热侧压降逐渐下降;当翅片高度从6mm增加到14mm,换热量先从1503W增加到最大值1643W随后又减小到1609W,压降则从470Pa逐渐下降到103Pa;冷侧空气流量与换热量之间存在着近似线性的变化关系,质量流量越大,换热量越大,而热侧的压降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现代景观是科技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成为大众精神寄托的“磁场”,多元设计风格扰乱了景观设计的本质,即人与环境的的关系,人、自然、场所三者环环相扣
本文通过对《朱子家训》的教学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反思,提出从趣味性和实用性入手,还文言文课堂时代的温度,主张老师在课堂上用贴近中职生学生的幽默语言来古文今解,以文言文背
黄帝本为华夏族首领,在历史进程中却逐渐被中华各民族追认成共同的血缘始祖、人文始祖,甚至被宗教神化,成为国家祀典中的"中央之帝",最早被祭祀的道教之神。在此文化进程中,
在严寒地区,建筑工程组织冬季施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混凝土工程在极限气温不低于-15°C、平均气温不低于-5°C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投入
前不久,北京发生了一起全家因服用过期感冒药而被送往医院急救的新闻事件,在市民中引起不小反响。专家就此忠告,家庭药品储备大有讲究,要让家里的药品既够用、又好用,必须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