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卡产业发展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扩大税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银行卡产业中,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支付系统、发卡行、收单行、商户和持卡者。每一方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都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和网络效应特征,由于银行卡产业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对这一产业的竞争的分析与其他产业有所区别。本文以双边市场和网络效应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在垄断支付系统和竞争性支付系统的市场结构下,并在不同的商户市场结构下,如何确定最优交换费,并进行福利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本文对双边市场理论以及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和交换费理论进行了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了银行卡垄断平台和竞争性平台的交换费水平和福利水平,并对典型国家的反垄断与规制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双寡头银行卡网络基于交换费的竞争博弈。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卡产业进行了剖析,其中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做了分析,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检验。全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和论文的分析框架及技术路线等,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在理论基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石——双边市场基本理论。首先对双边市场理论进行了基本描述,然后对双边市场的定价理论给予分析,最后对双边市场的使用外部性和成员外部性进行描述。介绍了基础理论双边市场理论以后,本文针对银行卡产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对银行卡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说明了银行卡产业的运行机制,最后论述了银行卡产业的特征。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规范分析部分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垄断支付系统下交换费的确定。首先给出双边市场中垄断平台的基本模型;再从商户结构的视角出发,分析垄断平台下垄断商户和策略性商户两种市场结构下对交换费的影响;最后在垄断平台下从发卡行和收单行市场结构的视角下分析交换费的确定,并进行福利分析。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竞争性支付系统下交换费的确定。在竞争性支付系统下,分析了非营利性系统之间和营利性系统之间的竞争,重点分析非营利性系统之间的竞争。其中在非营利性系统之间进行竞争时,商户的市场结构也对交换费的确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消费者的行为对交换费的确定也有重要作用。结论是垄断商户下,同质支付系统之间的竞争的均衡交换费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交换费,社会福利最大化交换费等于垄断支付系统的交换费;在商户竞争下,也有相似的结论,即同质支付系统之间的竞争的均衡交换费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交换费,并不大于垄断支付系统的交换费。第五部分对中国银行卡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给出了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描述,继而根据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基于因子分析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价格行为进行阐述,最后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给出了银行卡产业竞争的公共政策。这部分通过介绍典型国家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交换费的规制经验,分析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第七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经过规范的分析以及实证的检验,结论认为,在现在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支付系统之间的竞争,并不像一般单边市场中的那样,能够促进行业效率的改进和福利的提升,竞争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坏的影响。虽然中国银行卡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与典型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中国银行卡支付系统仍需要采取垄断的产业组织模式,在有效的规制体系下,独家垄断支付系统能够实现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