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M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外周血炎症指标C3、C4、NLR及CRP与肿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2.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炎性指标对M0PTC的预后预测价值和影响;3.探讨手术方式对M0N1bPTC患者肿瘤复发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病历。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记录入组病例的C3、C4、CRP和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结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通过门诊定期复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形式完成随访方式。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C3、C4、NLR和CRP的差异和C3、C4、CRP、NLR与肿瘤侵犯的器官的数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C3、C4、NLR和CRP诊断M0PTC侵袭性和预测M0PTC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Spearman检验C3、C4、CRP、NLR和肿瘤负荷(长径大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in-Meier法分析M0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NLR对预后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230例M0PTC患者,入组219例,男51例(23.3%),女168例(76.7%);中位年龄42岁(8~79岁),获随访219例,失访11例,随访率95.2%,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25日,中位随访时间124.0个月(0.8~161.0个月)。M0PTC侵袭组补体C4高于非侵袭组(F=9.999,P=0.002);补体C4对诊断侵袭性PTC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AUC=0.646,95%CL[0.556-0.736],P=0.002),对应的临界值为0.28,诊断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58.4%;C3与PTC肿瘤长径大小的呈正相关(r=0.159,P=0.019);M0PTC多侵犯器官组C3(F=3.470,P=0.017)和C4(F=4.169,P=0.007)均数高于少器官侵犯组,侵犯器官数量越多,C3和C4均数越高。NLR对预测M0PTC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AUC=0.646,95%CL[0.556-0.736],P=0.002)对应的临界值为2.262,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4.9%;NLR>2.262M0PTC患者总生存预后较NLR≤2.262者差(χ2=12.823,P<0.001);NLR(2.262)对M0PT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意义(χ2=3.425,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有TNM分期(P=0.050)和pT分期(P<0.01);影响患者肿瘤复发的因素为pN分期(P<0.05)。侵袭性(DSS:P=0.883,DFS:P=0.099)、性别(DSS:P=0.919,DFS:P=0.209)、年龄(DSS:P=0.068,DFS:P=0.199)、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DSS:P=0.264,DFS:P=0.937)和双侧病灶(DSS:P=0.503,DFS:P=0.178)和手术方式(DSS:P=0.407,DFS:P=0.812)对M0PTC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和NLR(2.622)是M0PTC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0N1bPTC患者甲状腺侧叶切除组与全切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8)。
结论:补体C3与PTC肿瘤的生长相关;补体C4科作为评价M0PTC侵袭性的预测指标之一,C4越高,侵袭风险越大,侵袭范围越广;NLR对预测M0PT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pN分期和NLR(2.262)是M0PT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病历。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记录入组病例的C3、C4、CRP和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结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通过门诊定期复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形式完成随访方式。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C3、C4、NLR和CRP的差异和C3、C4、CRP、NLR与肿瘤侵犯的器官的数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C3、C4、NLR和CRP诊断M0PTC侵袭性和预测M0PTC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Spearman检验C3、C4、CRP、NLR和肿瘤负荷(长径大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in-Meier法分析M0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NLR对预后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230例M0PTC患者,入组219例,男51例(23.3%),女168例(76.7%);中位年龄42岁(8~79岁),获随访219例,失访11例,随访率95.2%,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25日,中位随访时间124.0个月(0.8~161.0个月)。M0PTC侵袭组补体C4高于非侵袭组(F=9.999,P=0.002);补体C4对诊断侵袭性PTC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AUC=0.646,95%CL[0.556-0.736],P=0.002),对应的临界值为0.28,诊断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58.4%;C3与PTC肿瘤长径大小的呈正相关(r=0.159,P=0.019);M0PTC多侵犯器官组C3(F=3.470,P=0.017)和C4(F=4.169,P=0.007)均数高于少器官侵犯组,侵犯器官数量越多,C3和C4均数越高。NLR对预测M0PTC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AUC=0.646,95%CL[0.556-0.736],P=0.002)对应的临界值为2.262,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4.9%;NLR>2.262M0PTC患者总生存预后较NLR≤2.262者差(χ2=12.823,P<0.001);NLR(2.262)对M0PT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意义(χ2=3.425,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有TNM分期(P=0.050)和pT分期(P<0.01);影响患者肿瘤复发的因素为pN分期(P<0.05)。侵袭性(DSS:P=0.883,DFS:P=0.099)、性别(DSS:P=0.919,DFS:P=0.209)、年龄(DSS:P=0.068,DFS:P=0.199)、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DSS:P=0.264,DFS:P=0.937)和双侧病灶(DSS:P=0.503,DFS:P=0.178)和手术方式(DSS:P=0.407,DFS:P=0.812)对M0PTC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和NLR(2.622)是M0PTC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0N1bPTC患者甲状腺侧叶切除组与全切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8)。
结论:补体C3与PTC肿瘤的生长相关;补体C4科作为评价M0PTC侵袭性的预测指标之一,C4越高,侵袭风险越大,侵袭范围越广;NLR对预测M0PT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pN分期和NLR(2.262)是M0PT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