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输电网络的地位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电网的可靠性问题受到日益的关注。进行电网的可靠性研究,能够为电网的发展制订规划方案,能够为优化运行提供依据,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巨大的效益。 本文讲述了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及输电网络的特点,对可靠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输电网络的可靠性的数学模型与算法。剖析了可靠性理论在电力系统领域中的初步应用,运用统计的原理对实际工况进行模拟的做法的意义。指出运行可靠性评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重大意义,但在可靠性研究中还未相当成熟,文中对运行可靠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从实际电网运行的状况中,寻找运行可靠性评估的条件与方法,提出自身的一些见解。将电力系统N-1准则、最大负荷供应能力(LSC)相结合,建立求解可靠性指标的数学模型。 本研究以一110kV电压等级的地区电力网为例,结合电力系统的N-1准则,运用最大负荷供应能力(LSC)的计算方法,在对电网正常运行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电网的各LSC值与系统可靠性指标。并深入探讨了影响LSC的几个因素:电网拓朴结构、节点负荷分布比例、电源配置,对每个制约因素分别进行了算例分析。依据各个算例求得的电网LSC值与可靠性指标,对该地区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找出网络的薄弱环节,从运行、规划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分析结果不足以详细论述运行可靠性的模型、算法与应用,但可得出一些初步的并与生产相结合的对策,用以提高电网运行中的可靠性。 最后,本文评价了最大负荷供应能力(LSC)算法的可行性,指出其对运行中电网分析具备实际意义。在进行可靠性研究、对地区电力网的评估分析后,着重在LSC算法、运行可靠性方面,给出了的一些结论。并阐述了本文在可靠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算法的精确度、可靠性的安全度指标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