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灾害事件,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目前,灾害事件在我国发生频率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自然环境来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丰富多样,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讲,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各方面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此外,灾害的发生越来越呈现出未知性、突发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常规的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当前的灾害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是事关公众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灾情是致灾因子与受灾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应急体系的建设、完善以及致灾因子等方面,对承灾体脆弱性的研究则相对匮乏。脆弱性研究以区域系统自身情况为着眼点,有利于从系统内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应急管理领域中的相对不足部分,对于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承灾体的脆弱性作为研究主题,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型以及脆弱性组合评价模型。在权重计算模型中,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结合,根据专家意见完成指标权重从定性到定量的确定过程。在组合评价模型方面,针对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不一致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一致性系数的组合评价方法,有效结合了评价对象的相对排序值和评价值,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通过对我国31个区域针对地震灾害事件的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价,本文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得到了验证。首先出人意料的是针对地震灾害上海、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脆弱性较强,这与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等因素是分不开的,说明分析灾害风险必须结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脆弱性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其次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不一致性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产业组织的SCP分析范式为工具,对企业多点互动的动态竞争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横纵向竞争行为对结构和绩效的影响关系提出了5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