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种诗性的语言现象,其存在可以追溯到语言起源之初。从古希腊至今,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对隐喻的讨论不胜枚举,而保罗·利科的隐喻理论在隐喻研究的进程中极具创造性与代表性,横跨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诠释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对历史上各派别的隐喻理论进行讨论和改造。因此,本文将以《活的隐喻》等著作为主要依据,对利科的隐喻理论进行介绍和探讨。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利科之前的各时代主要思想家的隐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探究隐喻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对利科的隐喻理论进行详细考察,利科反对亚里士多德仅仅从语词层面考察隐喻,并指出新修辞学派并没有打破亚里士多德的桎梏,他将隐喻考察从语词提升到话语层次,也就是将隐喻从传统修辞学中提升到语义学视域中。通过将隐喻放在句子的层面进行考察,利科扩充了传统修辞学的隐喻的内涵,并由此进入了诠释学层面的研究。从对隐喻与文本之间的诠释学关联出发,利科在指称问题上引入了隐喻的真理。其理论最终行至诠释学哲学化,提出在理解过程中通过反思去把握一系列作为中介的象征和信号中所蕴含的人类存在的意义。隐喻恰恰是这些象征和信号之中的重要部分,我们通过对隐喻、语言的不断反思、扬弃,才能理解自身,理解他者。第三部分将探究利科隐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利科隐喻理论对修辞学、语义学、诠释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改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理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