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口头文学及其传播价值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个世纪以来,锡伯族于沈阳和中国的西部边陲新疆,在保存并发展了自己作用影响下,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与此同时,也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文化氛围、社会条件及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流交往中,逐渐产生形成了充满生命活力并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口头文学,这种文学通过特定的传播方式和各种传播渠道的推动,使得它在本民族中得到很好的承袭和传播,也从而深刻广泛地影响了本民族作家文学创作与发展,推动了锡伯族地区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研究锡伯族口头文学的历史基础与主要类型。本章从论述锡伯族的来源和本民族的发展入手,对该民族的口头文学进行总体的梳理和类型划分,指出锡伯族口头文学主要有九种类型,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英雄传说、民歌歌谣和萨满歌,口头卡伦诗与念说诗,以及说唱文学与口传文学。每种类型均有其特定的题材和思想艺术特征。第二章研究锡伯族口头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集中讨论何钧佑锡伯族口述长篇故事及其特征,即何钧佑与锡伯族故事的口头传承,以及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的思想艺术特征;分析描述了神话故事传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对其中的具体神话故事进行了案例分析;描述揭示了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思想艺术特征,包括《西迁节的传说》、《抓嘎拉哈的传说》等;分析描述民歌与萨满歌思想艺术特征,包括对《打猎歌》、《亚齐娜》等作品的具体研究;最后讨论了锡伯族念说诗与卡伦诗的思想艺术特征和艺术特点。第三章研究锡伯族口头文学传播对本民族文人创作的影响。首先指出锡伯族口头文学的传播形式主要是口头传承、说唱表演、民歌演唱和故事讲述等。因为传播手段有限和传播范围较小,以及民族语言文学等原因,锡伯族口头文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本民族内部扩散,从而主要对本民族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本章在锡伯族口头文学传播研究的基础上,描述说明民歌歌谣对锡伯族文人文学的滋润、西迁口头文学对西迁诗与牛录诗的影响,以及锡伯族西迁民间口头文学对该民族文人创作的西迁诗与牛录诗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民间口头流传的卡伦诗对文人创作卡伦诗的影响。
其他文献
弗洛伊德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总是在不断重复童年时代建立的早期经历。一个人在早期经历中建立的是快乐、幸福的经验,那么长大后就会重复快乐与幸福。父母和教师正确的陪伴方
期刊
作为两朝帝师、军机重臣的翁同龢,不仅是晚清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工诗,善画,喜收藏,书法尤为著名,是晚清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书家。其自撰的《翁同龢日记》保存了大量
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广为人知的古典文学题材之一。本论文主要以历代小说笔记中所反映的李杨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小说笔记中涉及情节之史实与虚构的分析,对李杨故
现在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不断增多,同时来华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学生数目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因此,对俄汉语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