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语音重复法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较多,主要是通过非词重复的方法来体现的(Gathercole, willis, Baddeley & Emslie,1994; Dollaghan & Campbell1998),比如用它来测试反应时间(Dillon & Cleary 2004)或准确度(Marton et al. 2003; Li 2005),或者既测反应时间又测准确性的(Coady et al.2008)等等。本文欲探讨快速语音重复法中中国学前儿童的反应时间,并对单纯性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儿童占全部儿童的7%(Leonard 2000)的说法进行验证。在录制的161名3岁到5岁儿童的有效数据中,3岁儿童有49名,4岁儿童有60名,5岁儿童有52名。这些孩子都没有听力或智力等方面的问题。在此次试验中,共有四组材料,所有测试词在测试前都进行了预测验。第一组是汉语里有意义的词,第二组是汉语里没有意义的非词,第三组是汉语里拼不出来的音节,第四组是外来词,这里选的是与汉语同一语系的日语。后三组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都属于非词。结论显示选取的四组词对儿童的年龄具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并根据这一数据建立了三组儿童的常模,建模之前首先利用P-P概率图检验了一下建立常模的可能性,发现数据是呈正态分布可以建立常模,三个常模如下,三岁儿童的反应时间常模是0.383s±0.1345s,四岁儿童的常模是0.3645s±0.098s,五岁儿童的常模为0.33s±0.115s.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时间也越来越快。按照此常模,7名孩子(3名三岁儿童,3名四岁儿童,1名五岁儿童)的反应时间比常模中的时间长,具体地说,三岁儿童的反应时间比常模的时间长0.0389s±0.013s,四岁儿童的反应时间比常模长1.4346s±0.4782s,而五岁儿童的比反应时间长0.175s。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出10名孩子的实验结果有些异类,其中7名孩子的反应时间比常模的时间慢,2名孩子虽然反应速度较快却口齿不清,还有1名孩子没有录完,只说了一半。关于SLI儿童占7%的说法,通过此实验发现,确有10名孩子的实验结果不合格也占到了实验总数的6.2%。虽然不能全部证明是有单纯性语言障碍的孩子,但却证明了此实验能够起区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