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可为建筑热工设计标准制定提供指导,对建造舒适节能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寒冷地区夏季热环境较差,但现有寒冷地区室内热环境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冬季保温,较少涉及夏季防热,而寒冷地区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建筑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等并不完全相同,其室内热环境和人们的热舒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以豫北平原焦作贵屯村为研究对象,从居民对室内热环境的适应性热舒适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测试,采用现场客观测试、主观问卷调研和软件模拟分析方法,对豫北平原农村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研究豫北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和夏季室内温湿度分布状况,分析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围护结构、太阳能等因素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自然通风、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及遮阳设计等提出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措施。
(1)基于住宅空间布局、围护结构基本信息、室内热环境状况及冬夏住宅室内热环境参数的连续测试,对影响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砖混和生土建筑冬夏室内热环境均未达到我国标准规定的热环境限值。廊檐形成的南廊对室外空气温度具有延迟作用;新建砖混建筑的“向心性”设计对冬季室内保温有利,但其开口设计不利于夏季室内通风;新建砖混建筑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差,顶层建筑室内冬夏热环境状况恶化。
(2)对居民适应热舒适进行研究,选取建筑进行室内热环境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冬季受访者可接受温度下限为8.9℃,夏季受访者的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7℃;经过对建筑室内操作温度分布与受访者可接受温度范围比较,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普遍未能满足受访者冬夏两季的热舒适需求,并且夏季受访者表现出的不舒适感频率比冬季高。
(3)以建筑室内热环境参数逐时测试及评价为基础,结合建筑技术理论,提出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改善策略,即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太阳能利用及遮阳设计的策略。针对自然通风设计策略,运用AutodeskCFD进行模拟验证分析;对于墙体、屋顶、窗户等热工性能对室内空气温度影响,采用Ecotect软件分别作定量分析。
本研究可以为豫北平原农村建筑提供室内热环境参数设计指标,为编制和修订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1)基于住宅空间布局、围护结构基本信息、室内热环境状况及冬夏住宅室内热环境参数的连续测试,对影响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砖混和生土建筑冬夏室内热环境均未达到我国标准规定的热环境限值。廊檐形成的南廊对室外空气温度具有延迟作用;新建砖混建筑的“向心性”设计对冬季室内保温有利,但其开口设计不利于夏季室内通风;新建砖混建筑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差,顶层建筑室内冬夏热环境状况恶化。
(2)对居民适应热舒适进行研究,选取建筑进行室内热环境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冬季受访者可接受温度下限为8.9℃,夏季受访者的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7℃;经过对建筑室内操作温度分布与受访者可接受温度范围比较,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普遍未能满足受访者冬夏两季的热舒适需求,并且夏季受访者表现出的不舒适感频率比冬季高。
(3)以建筑室内热环境参数逐时测试及评价为基础,结合建筑技术理论,提出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改善策略,即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太阳能利用及遮阳设计的策略。针对自然通风设计策略,运用AutodeskCFD进行模拟验证分析;对于墙体、屋顶、窗户等热工性能对室内空气温度影响,采用Ecotect软件分别作定量分析。
本研究可以为豫北平原农村建筑提供室内热环境参数设计指标,为编制和修订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