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7年MEDLINE、EMBBASE外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刊数据库(VIP),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查阅文献的参考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质量评价: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7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无一篇文献提到采取分配隐藏。只有1篇文献采取单盲法。无一篇文献提到失访、丢失、或退出人数,也无一篇文献提到采用意向性分析。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2、Meta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与抗生素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改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白带、子宫压痛、盆腔积液、附件增粗方面,中药组优于抗生素组(效应量为别为[OR0.26,95%CI(0.15,0.45)][OR0.29,95%CI(0.16,0.50)][OR0.41,95%CI(0.23,0.73)][OR0.20,95%CI(0.11,0.39)][OR0.35,95%CI(0.13,0.97)][OR0.18,95%CI(0.10,0.32)]);在改善低热、附件包块方面与抗生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篇文献报告了中药改善血液流变学;3篇文献有复发率报告;4篇进行了不良反应的观察。【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系统评价方法目前尚不适合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