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努力将目前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 现阶段为减缓气候环境恶化的速度,并逐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探索出一条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道路,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掌握了碳交易市场的主动权,致使被动参与交易的发展中国家处处受限。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摆脱发达国家的桎梏,成为众多学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总结分析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桎梏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自身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本文首先给出了碳交易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机制设计理论。然后,分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总结出《京都议定书》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和教训,指出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缺陷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建立本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其次,从机制设计角度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建立的主要制度的设计问题,主要从碳排放权总量制定、初级碳交易市场机制、二级碳交易市场机制、碳交易监督检查机制以及碳交易结算货币的博弈分析和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出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步骤及主要内容,很有借鉴意义。文中指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要经过三个阶段:起始阶段(2011~2012年),发展阶段(2013~2020年),成熟阶段(2020年以后);起始阶段要加强碳交易市场体系基础条件,发展阶段要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成熟阶段要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