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知识总量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其中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因为科技进步归根到底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然而技术创新的实现不仅需要人力资本,更需要资金支持。自熊彼得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之后,围绕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现有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强调金融体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对于企业微观主体而言,则主要体现在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方面。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回首过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用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换来的。作为一个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再一味追求这种成本极高的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外延扩张已难以支撑企业的有效发展,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企业通向成功的道路。对此,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研究企业融资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对于深化企业融资结构的思考、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好地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回顾近年来关于融资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阐述研究该问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本文的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了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的一般机理,研究了不同融资方式对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对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技术创新进行现状描述;第四部分以实证研究为主,建立技术创新的多元驱动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本结论是:银行信用融资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而政府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另外,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影响技术创新效果,企业内部融资额较小时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内部融资额较大时影响较为显著;对于银行信用融资,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非常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而债券融资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市场预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结束、2014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年底美国开启加息周期、2016年趋于年底第二次加息预期愈是强烈。期间新兴市场发生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一般多关注于金融发展是否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以及作用程度的大小,而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