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术后病理证实的常见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类型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CT和MRI在术前进行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2例肾细胞癌CT和MRI影像资料,包括透明细胞癌26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12例,其中37例接受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0例接受MRI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病灶大小、CT和MRI影像特征性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均可出现假包膜、出血、坏死囊变、钙化、肾周侵犯、静脉癌栓、局部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间出现囊变坏死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CT密度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以低密度、混杂密度居多,乳头状细胞癌以等密度、高密度为主,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平扫信号特点T2WI透明细胞癌以混杂信号多见,嫌色细胞癌以等信号、混杂信号多见,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细胞癌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透明细胞癌以中、重度强化为主,乳头状细胞癌呈轻度强化,嫌色细胞癌以轻、中度强化多见,组间、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方式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以均匀强化多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间、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细胞癌CT和MRI的影像表现与其组织结构有关。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增强扫描对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最有价值,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假包膜和肾周侵犯、静脉癌栓、局部淋巴结的显示对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诊断起补充作用。CT检查时间短,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在病灶内细小结构、假包膜的显示更有优势,多参数、多序列检查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