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瘫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瘫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探讨此类病人的最佳诊疗策略。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1年257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54例伴有动眼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分别行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手术。术后随访,并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54例伴动眼神经瘫痪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病例中,保守治疗4例,动眼神经瘫均无缓解。开颅夹闭组27例,完全恢复22例(81.5%),部分恢复3例(11.1%),未恢复2例。完全恢复的病例中,30d以内恢复14例(63.6%),30~90d恢复8例(36.4%)。开颅夹闭后未行动眼减压手术者20例,完全恢复17例(85%),部分恢复2例(10%),未恢复1例(5%)。夹闭后行减压手术者7例,完全恢复5例(71.4%),部分恢复1例(14.3%),未恢复1例(14.3%)。血管内栓塞组23例,完全恢复20例(86.9%),部分恢复2例(8.7%),未恢复1例。完全恢复的病例中30d内恢复11例(55.0%),30~90d恢复者8例(40.0%),大于90d者1例(5.0%)。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者39例,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者15例,有4例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的50例中,术后42例完全恢复(77.8%),5例部分恢复(9.3%)。   结论:   本研究显示,无论是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术后动眼神经瘫痪均能恢复,二者的恢复率并无显著差异。且开颅夹闭术后行动眼神经减压对神经功能恢复并无帮助。术后神经瘫痪的恢复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长短,以及术前的动眼神经麻痹程度有密切联系。时间间隔短、术前不全麻痹的病例神经功能也更容易恢复。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小均与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背景: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长度为21-24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