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化纤新品种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由于纤维的截面形状与纤维的特性密切相关,借助于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可获得各种特性。蜂窝状微孔结构功能性改性涤纶短纤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了特殊的闪爆工艺使得纤维表面或内部具有蜂窝状微孔。目前这种纤维及其混纺产品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且表现出优良的功能性,但其表面结构尚不清楚,对于其织物性能与特征方面还需深入研究。本课题把蜂窝状微孔结构涤纶短纤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功能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改进等打下基础。
本文在系统论述涤纶的发展进程、新型涤纶纤维产品的研发动态、蜂窝状微孔结构涤纶的成丝原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形态、导湿机理及其纤维和织物性能同时对吸湿快干改性涤纶的导湿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采用先进的扫描电镜对纤维表面进行观察。探索出清洗纤维便于微孔显露的最佳的洗涤荆及其浓度。
(2)根掂扫描电镜所得SEM照片,对纤维表丽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图形处理工具,结合图形比例尺,对所得照片中的微孔进行测量,然后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出微孔的尺寸和分布。
(3)对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纱线进行力学性能研究。测试了纱线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功、初始模量等参数,并由此比较出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相对于普通涤纶在力学性能上及其与其它纤维混纺后力学性能的变化。
(4)在研究有孔隙的纱线导湿模型、毛细效应差动原理,毛细半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孔的存在对于水分传导的积极作用原理。
(5)对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研究。通过试织一批对比试样,采用导湿性、抗静电、抗紫外、抗菌性能测试等,对其性能进行对比和分析。
(6)对吸湿快干织物的导湿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织物的导湿性能除了原料因素外,还有织物组织结构和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