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科学地处理城乡发展关系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历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城乡关系的复杂性,能否协调处理城乡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江苏省作为国内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目前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待提升。因此,研究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指导该地区城镇和农村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空间、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本文首先梳理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基础,依据系统发展理论,着重分析描述了城乡协调发展系统的内涵;其次,根据城乡协调发展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目标,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系统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模型;最后,对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时空评价,揭示了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凝练制定了相应的实施重点与对策。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由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组成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城镇和农村是其内部相互作用的两个子系统。该复合系统演化的目标为:城镇和农村在各自发展的情况下,形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整个复合系统呈现出协调有序的有组织状态。 (2)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的特点与问题。①从时间角度:近十年内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与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均稳步上行,但城乡协调关系却起伏不定,农村人口素质较低,城镇环境保护不力是城乡各自发展的薄弱部分。②从空间角度:苏南城乡协调发展度高于苏中、苏北,苏北城乡协调度却优于其他地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的“短板”呈现出按地域分类的特点,苏南、苏中、苏北发展薄弱部分依次为城乡环境、人口、经济方面的协调发展。此外,从空间演变的视角分析,江苏城乡协调发展呈现“点—块—面”的良好发展趋势。 (3)针对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既有问题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凝练制定了下阶段的关键实施重点,主要聚焦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苏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构筑全省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等举措,以期加快促进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