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炸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也开始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屈辱不堪的历史。从林则徐等人睁眼看世界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就不曾停歇地探索改造中国社会、实现国富民强的办法。192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论战,就是在近代中国变局的大背景下,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五四”知识分子在社会改造道路上的又一次探索。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首先梳理了既有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学术界关于这场论战的不同看法。继而,在还原论战背景、叙述论战过程的基础上,对论战内容及双方的观点主张进行了对比分析。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是,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并结合了革命与改良的学理分析,对这场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论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论战的实质、论战与国情时势的契合度及论战的价值理想作了探讨。 本文认为,这场发生在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和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其实质是社会改造的两种手段之争,而论战的中心实则是如何对待中国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研究这场社会主义论战,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接受“五四”知识分子爱国热情的熏陶,而且让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