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比较各学科的青年观,分析社会化对的教育和青年的影响,着重研究教育学视野下青年观的应然状态,补充和完善社会“大青年观”,为我国当前青年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从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其一“为什么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青年”,其二“教育学的青年观是什么”。首先,批判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看待青年问题的狭隘性,只看到青年的“人性”,看不到青年的“社会性”;揭露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学对青年的片面理解,致使其青年观太过于工具性和功利性,只关注青年的“社会性”,忽视了青年的“人性”特征。同时,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在逐渐丧失其“人学”特性,青年的本质特征(批判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在慢慢消失。通过对教育学立场的拨乱反正,我们号召青年的回归,看到社会化的双刃性。在此基础上,论述“教育学的青年观”:我们要尊重和关心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和包容青年群体和青年文化;赞美青年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超越性,呵护青年批判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学视野下的青年应满足其“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不仅是青年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学科学发展必然,同时也反映了成人社会对青年的宽容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