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变迁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学和教育任务的专业人员,教师素质与整个民族的素质密切相关。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专门教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未来的教师质量的优劣休戚相关。教育专业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教育专业课程总体规划,具体指确定教育专业课要开设的主要科目、各科目的教学时数及教学顺序,以及各科主要包含的内容。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论述了选题缘由。其次,界定了有关概念: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变迁,并从我国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变迁和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再次,从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两方面论述了研究意义。最后,明确了论文的使用方法:历史文献法、比较法。  第二部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变迁。本部分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到1985年的恢复期,第二阶段为1985年到1994年的探索期,第三阶段为1994年到1999年的深化期,第四阶段为1999年至今的发展期。通过对各阶段时代背景的分析,凸显了时代发展对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及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教育专业课程在课程门类、课程数、课时数等方面设置状况及其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对2010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行解读。首先,从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两方面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其次,列举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最后分析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灵魂、凸显“实践”的课程取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第四部分,对有效实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议。首先从转变教育观念视角提出建议:树立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专业发展的教师观。然后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方向:优化教育专业课程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共育人才培养和加强校校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最后,完善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科学编制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加强教育专业课程管理和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估制度。
其他文献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西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上存在着过分模仿东部、脱离地域文化经济环境,专业争相模仿,重复率高的问题,不能因地制宜地按照输出地的地域特色培养人才,造成在入口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体育工作主要两个方面,他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群众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继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虚拟现实技术俨然成为了当今教育技术领域中炙热的焦点。为了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现代学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