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MRI定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广州地区MR图像下半月板解剖数值数据库;2.研究半月板厚度、宽度、位置与年龄、胫骨平台之间的关系;3.研究半月板退变与关节软骨退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1.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膝关节MR检查303例患者的MRI图像,在电脑上测量半月板各部位、胫骨平台及股骨髁大小,2.将上述病例重新分组,按测量时的意见分为正常组及退变组,比较两组间相应部位大小的变化及内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发生率及移位指数、曲率半径;3.将全部纳入病例分《30岁、31—50岁、》50岁3个年龄组,将各组数据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仅列举部分数据)1.内侧半月板宽度:前角:5.67±1.37 mm,体部:5.61±1.73 mm,后角:9.21±2.71 mm;前后角距离:内侧:38.51±10.88 mm,外侧:30.53±6.87 mm;2.内侧体部宽/胫骨横径为:0.085±0.023;外侧体部宽/胫骨横径为:0.097±0.023;内侧半月板前后角距离/胫骨纵径:0.944±0.25;3.内侧半月板前角宽度:正常组:5.27±1.57;退变组:5.96±1.13;内侧半月板前角宽度:30岁以下:5.28±1.38 mm;30~50岁:5.85±1.30 mm,(P<0.05);4.内侧半月板破裂发生率20.9%;周缘性移位发生率为:31.68%;外侧半月板破裂发生率9.4%;周缘性移位发生率为:7.6%;5.半月板退变与关节软骨退变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77。结论1.MR影像上内侧半月板前部薄而窄,后角厚宽,外侧半月板前后径较小,其宽度更趋一致,与实体上的表现相同;2.内外侧半月板体部宽与胫骨横径的比值、前后角宽度与相应胫骨纵径的比值、前后角距离与胫骨纵径之比值相对恒定,为临床上根据胫骨平台的骨性标志设计合理大小的半月板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3.半月板某些部位均随年龄增大增宽增厚,内侧股骨曲率半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一些部位30岁已变大,半月板退变与软骨变薄粗糙明显相关;4.同外侧相比,内侧半月板破裂发生率、周缘性移位情况、位移指数均较高,这些现象与半月板的解剖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原因造成的颅骨缺损在临床工作十分常见,对患者身心危害很大,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美观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且有增多的趋
目的:通过研究SOD、MDA、HYP、TGF-β1、Smad3、Smad7在博莱霉素(BLM)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小鼠中的表达,探讨小青龙合地龙方(XQLDL)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