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救济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重庆烟灰缸案而缘起的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问题,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广为关注。就其属性而言,当归入一般侵权行为,以一般侵权行为规范予以规制。惟加害人常隐而不明,受害者究难通过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获致有效救济。未来我国侵权行为立法是否可依诸多学者意见,确立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特殊侵权类型,本文的研究即以此作为基点和中心。文章引言部分概述问题的缘起、论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旨在说明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救济问题的探讨,具现实意义。文章第一部分,以重庆烟灰缸案法律适用的分析切入,揭示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案件的处理上,直接适用民法通则126条,或援引过错推定,或依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加以解决,皆未尽妥当,以说明依我国既有侵权法规范的解决方案,其适法性明显不足。侵权司法中,公平责任的适用有其范围和限度。文章第二部分,对公平责任的司法衡平方案予以评述,指出公平责任作为侵权归责原则的不当适用,易致侵权责任的无限扩大。作为法解释和法适用方法论的利益衡量,其适用前提应为存在法规范的缺位或漏洞,对于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救济问题,直接僭越既有规则进行利益评判,必严重损及侵权法之安定。鉴于上述方案适法性与合理性的缺陷,为充分救济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案件中的受害者,学界扩张既有侵权法规范,以确立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的主张渐居主流。文章第三部分即对持此论者的学理依据、论述进路等分别予以检讨。并试图揭示侵权法功能的现代演进、保护弱者的现代民法潮流以及经济分析法学的框架和范式皆很难成为扩张侵权法方案的合理依据。文章最后指出,建筑物不明抛掷物损害救济,实属一社会问题。对此法律救济不能的问题的解决,不能囿于惟侵权之诉方能救济意外损害。目前,世界各国强调经由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的意外损害的社会化分担,正蔚然成风。虽然目前我国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低覆盖率及水平,尚远不能满足加害人不明的侵权损害救济。但此绝不能成为无限度扩张侵权法以及侵权司法中对受害者进行“法外救济”的理由。侵权司法宜严格遵循法律,被告不明,即令原告确受损害,亦无法适用侵权救济,累及无辜,不啻为现代株连。对所谓社会效果的法外考量,积弊甚深,尤在我国目前,形式法治尚止于文本,而实质性正义规则又付之阙如,侵权司法就难免司法工具主义的宿命。
其他文献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测算结果,指出现有测算结果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按照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重新测算了中国各省及中部、东部、西部等主要区域的
为了揭示2009/2010年冬季云南出现严重干旱灾害的原因,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云南省台站降水资料计算得到的云南冬季降水指数,讨论了在北半球冬季(12~2月)北大西洋
<正>2013年3月,农业部首次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展开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本次调查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
<正>当以苹果MacBook Air和微软Surface Pro 3为代表的超极本与平板电脑可以摘掉内置的散热风扇时,X86 PC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写。而来自英特尔的新一代酷睿M处理器,就是这场革
文章论述了一种能获得较低接触电阻的触点表面处理工艺。该工艺是一种环保的、成熟的工艺,其特点是成型后的触点经过竖直和水平切削研磨,去除触点表面污染层,使触点获得理想
《心理访谈》采用心理学视角,提供大众较少接触的心理知识,把心理专家的分析治疗过程真实地呈现于电视屏幕上。在心理知识的包装下,由小范围的人际传播变成大范围的大众传播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框架中的重要一环,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在民事关系复杂纠集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地解决多方纠纷,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利。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民
结构工程在服役期内,长期受到静、动态荷载作用,结构材料遭到大气环境的腐蚀和破坏,随着时间的增长必有损伤发生。如若结构损伤不能得以发现并及时修复,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
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6年10月9-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5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大会学术报告和九个分专题会场交流集中反映出当前国际水文地质
本文介绍了基于PCI和ALTERA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设计的通用伺服控制卡.PCI局部总线由FPGA完成控制.FPGGA中自动完成模拟量输入的采集与存储及模拟量的输出接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