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论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k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从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按照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原则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的彻底改造与重建。所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根本政治制度,不仅推进了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运行机制。但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又与社会主义民主存在很大区别,它仍属于新民主主义民主的范畴,带有很大的初创性和过渡性特点。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继续探索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的实现途径,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民主建设理论,比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等,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时期的民主建设也发生了重大偏差与错误,主要体现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愈演愈烈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章简单地分析了这种错误的成因。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建设总纲,在深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确认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前提下,在以坚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为主要途径与内容的实践中,把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抓住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转型时期中国民主政治的继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而且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 另外,文章还对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新形势下民主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作了分析与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网络问政
<正> 砷的原子半径1.24埃,原子体积为13.13厘米~3/摩尔,固态单质砷的结构为三角形,气态砷的分子实际是由四个砷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地壳中平均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发展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注的是社会政治秩序何以持久的问题。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统治得到公众基于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的特性,它构成了政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