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过程、特征与优化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转型作为LUCC综合研究的新途径,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并成为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由英国地理学家GRAINGER在森林转型假说的启发下提出,在21世纪初,被龙花楼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新方法引入中国,是指在经济社会变革及创新驱动下,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相对应的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上的转变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动过程,城乡社会经济空间经历了剧烈变动,而区域空间的重塑,必然通过改变其空间载体——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和配置格局,进而导致城乡建设空间的变迁。城乡建设用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和空间载体,城乡各类要素的协调发展与优化配置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市级城市为研究尺度,以2000-2018年为研究时限,主要包括对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剖析转型过程、总结转型特征、探究转型优化三个部分。首先分析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显性转型、隐性转型过程,总结其转型特征,其次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索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社会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再次通过构建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综合得分、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和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最后,综合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速度的结果与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划分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协调发展分区,并针对主要分区提出优化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1.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过程
  (1)转型数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城镇用地增加为主
  黄河流域2000-2018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数量总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增加趋势明显,总的变化量达到25054km2。其中城镇用地增加量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量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有较强的削弱作用;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数量主要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为主导因素,人均城镇用地转型对其有一定削弱作用。
  (2)转型幅度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城镇用地转型幅度大于农村居民点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幅度与转型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其中城镇用地转型幅度0.91,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幅度为0.33。
  (3)转型速度总体较小,城镇用地转型速度快于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速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其中,城镇用地转型速度(>10%)远高于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速度,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主要推动力,农村居民点的转型速度普遍低于2%,转型速度较慢。
  (4)转型空间差异性较强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最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各省会中心城市,转型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省会周边城市,转型特征最不明显的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省境内和陕西省大部分城市。
  2.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
  (1)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
  黄河流域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总增加量为25054km2,其中城镇用地增量为12786km2,农村居民点增量为4219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2000年增加1.64倍。
  (2)地区差异性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
  建设用地扩张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如山东省和河南省的主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政府政策的扶持以及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用地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效率低
  在农村人口并未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下,农村居民点用地不降反增,主要源于农村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的影响,同时城镇人口增加过快,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效率低。
  3.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优化
  (1)社会经济指标变化及其与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相关性
  2000-2018年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加量有所下降。黄河流域2000-2005年和2015-2018年两个时段的4个经济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主要是正向影响关系,其中人均GDP变化和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2)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总人口变化、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工业总产值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和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变化为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3)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得分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总体较为稳定,在0.35-0.5之间,高值区(>0.5)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系统综合得分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分值大多在0.5左右,但高值区(>0.5)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加,但其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初级协调类型的城市占大多数,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郑州市和济南市等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区域,主要呈现由分散到小规模集聚的空间变化特征。
  (4)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协调分区及优化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低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变、由低速发展勉强协调向中速发展初级协调转变的过程,短期内中速转型初级协调仍是黄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协调发展的主导模式。
  低速转型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建设用地转型速度慢,该类城市应以生态保护为主,避免大范围的建设用地扩张;中速转型区要把握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规模,在充分保证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高速转型区应积极保证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应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无比山药丸合通关丸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IIIA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哈尔滨市康元堂门诊诊治的患者,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无比山药丸合通关丸治疗组和前列康舒胶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无比山药丸合通关丸加减,每次200ml,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口服。对照组口服前列康舒胶囊,一次5粒,一日
目的:  通过夹脊电针干预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生存期、行为学及其对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影响,以Akt/CREB信号通路对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夹脊电针治疗ALS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夹脊电针治疗ALS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实验一: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鉴定及夹脊电针治疗对其行为学的影响:1.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鉴定:应
学位
本文从中医经典古籍入手,对历代医书及当代医家有关肝癌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从病名沿革、病因病机等方面梳理其学术发展脉络,并重点阐述了柴胡注射液与肝癌治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柴胡注射液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观点。目的:本实验采用柴胡注射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柴胡注射液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
学位
目的: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属于I型固有淋巴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过程。NK细胞在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肿瘤免疫监视、抗胞内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病等等。靶向调节NK细胞功能可为病毒防御、免疫稳态调节以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因此,进一步阐明NK细胞发育与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将会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威胁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患者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主要是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全球每年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60万人。  目前,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唑类、多烯类、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其中唑类药物作为临床一线抗真菌药物被广泛使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阻断麦角甾醇
学位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等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各级储备库储备的应急物资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效率,同时提供有效的应急物资保障。  本文通过研究应急物资储备问题,合理的确定各级储备库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在保障应急物资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应急处置中的经济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在面临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发展空间不足的同时,出现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问题;传统的扩张式城市发展已然成为过去,未来城市更新、空间规划必然以存量规划为前提,低效用地再开发在为城市提供发展用地的同时更能带来经济收益,提升城市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因此,低效用地再开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即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题,首先对国内外低效用地和
学位
为提高耕地信息遥感监测的效率,扩展数据适用范围,提出一种基于NDVI时间序列差异指数的耕地信息提取方法。传统的遥感监测方法在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耕地信息提取中面临着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低、处理量大等挑战,研究效率和精度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遥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物候信息在耕地提取中的应用,大尺度高效率的耕地监测成为可能,为快速遥感分类带来了新机遇。  本文基于GoogleEarthEngine云计算
学位
随着我国大学生资助的发展日趋完善,少数民族贫困生助学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本文以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分摊及补偿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民族发展理论为支撑,结合文献研究和对内蒙古地区多所高校实地调研,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内蒙古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发现“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工作在助学方式、助学审查、助学贷款回收以及助学结果反馈四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