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迟焦化装置在加工稠油时,焦炭塔内常常产生较高的泡沫层,这已成为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之一。为了获得不同稠油在焦化时的起泡规律,揭示稠油焦化泡沫层的形成过程和常用抑泡措施的作用机制,开发高效的延迟焦化泡沫抑制剂,本研究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稠油焦化起泡性能评价装置,评价了不同稠油在非反应和热反应条件下的起泡性能,并深入研究了稠油组成、反应温度、高温粘度等因素对稠油焦化起泡性能的影响,然后考察了馏分油循环时不同循环物料、循环比对稠油焦化起泡性能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复配改性的方法,开发出了对稠油焦化起泡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高效抑泡剂,并对抑泡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模拟试验中,稠油起泡性能与胶质含量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而与沥青质含量间无明显联系。深入研究发现,胶质很可能是影响起泡体系粘度的主要因素,沥青质则对起泡体系的表面性质有着重要影响。稠油的热模拟起泡性能评价结果与冷模拟基本一致,说明本征容易起泡的稠油在焦化时的起泡能力较强。而且当升高反应温度,同种稠油的热模拟最高起泡高度会降低,这与焦化实际操作的规律一致。稠油开始热反应时粘度对其热反应起泡性能也有一定影响,稠油在350℃时的粘度较高,其热反应时平均起泡高度一般较高。气泡成核作用为稠油焦化泡沫层的主要形成机制。馏分油循环对稠油焦化起泡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循环物料越轻质、循环比越大,抑制效果越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使用轻质的循环物料、提高循环比都有利于降低原料粘度,并且使原料中极性物质浓度降低。通过冷模拟试验筛选出的高效抑泡剂为B+正庚醇(6/4)、A+异辛醇(6/4)复配合成得抑泡剂,该抑泡剂能使稠油热模拟的平均起泡高度显著降低。桥接-拉伸机理为该抑泡剂的主要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