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愈合方式的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埋入式种植体和非埋入式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同时评估影响种植体上部结构及周围组织稳定性的各种临床因素。分析不同愈合方式种植修复体冠根比和种植体周围炎症病史等因素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中种植体的使用及维护上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其临床效果和远期成功率。方法:临床采用非埋入式种植体和埋入式种植体对178例患者实施215枚人工种植体,其中包括非埋入式种植体82枚、埋入式种植体133枚,修复前后,随访36个月,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6、12、24、36个月后分别进行曲面断层片检查。测量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的患者曲面断层片中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和冠根比值,计算牙槽骨丧失高度。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最多,为170例,占79.81%,种植部位下颌多于上颌,下颌后牙区最多,为115例,占53.48%。不同的固位方式出现修复体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螺丝固位的种植体发生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35%,相应粘结固位的发生率为7.27%,全部植体冠部结构的成功率为90.70%。回顾3年种植体的失败率为1.81%,种植牙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植体选择不当、早期咬合创伤、不良生活习惯等。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的病例中,CRR在不同愈合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愈合方式下植体植入3年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骨吸收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不同愈合方式的植体增长幅度不同;非埋入式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冠修复当天,修复后6个月均明显大埋入式植体组(P<0.05);埋入式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修复后12个月时骨吸收量大非埋入式种植体组(P<0.05),在修复后24、36个月时,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种愈合方式的植体3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8.74%和9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术前严格检查,综合各因素分析选择好适应证,术中规范操作,术后避免早期咬合创伤,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维护方法是种植成功的前提保障。CRR在不同愈合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两种愈合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的影响不同,但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背景:念珠菌是正常人口腔、消化道及阴道黏膜中常见的寄生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
学校的艺术实践活动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舞台和机会,一方面为社会推出新人,另一方面也推出优秀的新作品,切实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在艺术实践分层管理机制下,学校近几年打造
期刊
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自194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
期刊
那天下午,教育局长要听我的课,因忙于教案的润色,我忘记了上课铃声。等我心急火燎地赶到教室门口时,却迟到了整整五分钟。这还了得!该怎么去解释这迟到的五分钟?  那节课,我却像往常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到讲台边。待学生坐定后,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从从容容地写下“老师迟到五分钟”几个字,然后问:“老师从未迟到过,今天却迟到了五分钟。老师干什么去了呢?在我到达之前,你们心里肯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猜测,能说给我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