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度及Landsat-TM影像的大连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温变化越来越明显,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受到剧烈影响,相对于郊区地区,城市区域内部聚集热量,从而形成非常显著的城市高温热环境。城市热岛效应这一概念首次由英国学者Lake Howard于1833提出,从此便成为城市环境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城市而言,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相对于郊区,城市中心区域内部热量聚集,引起城乡空气的环流,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下降等等影响。因此,掌握城市热岛的变化规律及产生机制,对于优化人类生活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研究全球与区域的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全球气候变化很大、气温逐渐变暖,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产生,低碳生活的社会理念的兴起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城镇化的进程相交织,无疑对我国广大城市建设和城市热环境时空的演变格局及机制产生了非常深刻的长远影响。所以基于遥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城市空间热环境的研究,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了,影响也更深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基于遥感对地表温度反演的研究,对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背景、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我国东北部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大连为例,利用1960年到2010年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大连地区气温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近50多年大连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加,逐年气温在缓慢升高。并且分别以1986年、1995年、2006年和2010年四个时相的landsat-TM遥感数为数据源,通过单窗反演算法利用其第6波段热红外波段对大气作用地面的温度进行反演。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对研究区热岛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现大连市内大气作用温度于工厂、商业区、居民区温度要显著高于周边山地、郊区等边缘地区10℃以上,其中水体温度最低。综合历年气温变化以及随机几年的地表温度反演,可以看出大连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比较明显,而且高温区随着大大连的建设,正在向北扩大和转移。从侧面也说明近几年大连更加注重城市合理发展与布局,城市热环境增长缓慢。本文侧重热岛效应在大连地区现象的描述与展示,以后研究可以深入分析提取热岛效应的产生机制因子,全面的结合各项数据,构架大连城市热环境时空演变模型,为大连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
其他文献
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针对污染物监测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重金属污染严重,已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次氯酸因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而消费扩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我国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战略下,消费带来的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控制碳排放对全人类来讲已经变得非常紧迫,碳排放问题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
本文采用1:1型高岭土和2:1型膨润土两种黏土矿物为基质材料,以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为单一修饰剂,以25%、50%、100%CEC比例制备BS-12两性修饰膨润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