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末出现以来,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交流工具,像刮起一股改革的风潮改变着人们的交往和了解信息的方式,并一直以快速势态不断发展。中国网络语言兴起的时间较晚,但在我国随即也呈现出强大的创造性和旺盛生命力,展示出其与“众”不同的“新语言”特质,中国网络语言对全社会,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文化形态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生态语言学始于隐喻。挪威语言学家豪根Hauge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次讲话中谈到了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隐喻奠定了生态语言学的主流研究范式。这个理论被学者们广泛接受,他们在前人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生态语言学理论体系,使之更加的成熟。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总体原则是确定和保护全球语言的多样性,其基本原则是确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掘语言的整体性。近年来这个理论迅速发展并应用到各个领域。 本文以近年来的中国网络语言为语料对象,吸取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如:动态的思想、生态环境观的思想,尤其重点以多样性的思想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网络语言和生态语言学的相关定义和研究现状、生态语言视角下的生态意识、生态语言学多样性原则视域下的中国网络语言探析(中国网络语言的语言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国网络语言的存在现状(中国语言的动态性和中国网络语言的利弊因素)、策略建议(合理筛选和运用、开放和警惕的心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旨在用新的生态语言学的视角探析中国网络语言,揭示了网络语言就是语言生态环境中多样化因素与语言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网络语言的进一步健康合理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日新月异,变化多样的中国网络语言环境提供新的见解和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