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住院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毒类型,并根据病毒分离结果,分为肠道病毒性脑膜炎/脑炎(EnterovirusMeningitis/Encephalitis,EVME)组(n=24)与非EVME组(n=38)。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EVME与非EVME分别再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EVME与非EVME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us Meningitis/Encephalitis,VME)中EVME以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ic-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30型(22例)感染为主,其中3例是ECHO30与柯莎奇病毒B(Coxsackievirus B,Cox B)型混合感染,其他ECHO6(1例)、ECHO14(1例)。EVME与非EVME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学龄前期(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发热以中度发热(38.1~39℃)为主(P<0.05)。EVME前额头痛发生率较非EVME高(P<0.05)。两组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EVME组无重症患者,非EVME组重症8例(P<0.01)。EVME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率高于非EVME(P<0.05)。EVME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率明显高于非EVME(P<0.0001)。EVME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热退、头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非EVME治疗组热退、头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EVME、非EVME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VME致病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主要为ECHO30,易感年龄为学龄前期,男性发病率高,以中度发热为主。EV引起的颅内感染,MRI异常率明显增高,表现为脑膜受累,未见脑实质损害。EVME可引起血清CRP的升高。激素治疗对于EVME可能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