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学章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也应当紧贴“法治社会”的建设脚步,而中学教育范畴内的“法治”,就是“依章治校”,学校章程既是教育改革中各项政策方针的载体,亦是学校贯彻落实改革精神的制度保证。本文在这一背景下,试图通过研究民国时期的中学章程工作,以求为当今我国中学的章程建设和实施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沪江大学附中为例,研究了民国时期中学章程的基本内容以及特征,具体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本文回顾了沪江大学附中的历史背景,该中学与沪江大学系同一年创办,自起初即带有大学预科班的性质;第二,本文引用了大量沪江中学附中的章程原文,对沪江大学附中的章程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总括来说,沪江大学附中章程中的学校主体信息比较全面,在行为规范准则方面十分严格,制定了大量诸如“教室规则”、“自修规则”、“用膳规则”等内容,该校章程的教学管理内容方面则强调鞭策与激励相结合,实施分段制、学分制并辅之以奖学金制度和细致的教学评估与惩罚制度,同时在日常管理方面,该校构建了以育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未完全实施原教旨的民主主义。沪江大学附中的章程内容展现出了其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先进性,并且从该校的章程中亦可看出其与沪江大学的联系十分紧密,但同时又强调独立办学的色彩。第三,本文分析了沪江大学附中的学校章程对该校治理工作的意义,学校章程是沪江大学附中办学的法定前提,校内所有管理规则以及办学模式都须以章程为依据,因此学校章程显然是沪江大学附中实现自主管理的根本制度。完成了对沪江大学附中的个案研究后,本文将视野重新聚焦于当今中学的学校章程问题,当前我国中学在依章治校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学校对依章办学重视不够,章程的制定人员组成不合理,学校章程的法律效力也处于不明确的状态,同时对违反章程的行为亦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为此,本文借鉴了民国时期中学章程的一些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包括抓住依法治国的历史契机,大力推行依章治校的观念;通过依章治校减少行政化色彩;构建严格化管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学校与社区关系”中拓展“与大学合作”的内容;并最终通过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来保证中学章程得到贯彻落实。
其他文献
<正> 1973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这一微针系统的新穴在第二掌骨侧分布的结果,使这一节肢恰象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的缩小。我并发现,人体任何一个节
教育是立国之本,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因教育场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
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弱化下,女性被保持在婴儿化状态并被控制在弱者的位置上。"女性婴儿化"既是男权制社会的策略,也是其结果。这些策略都使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成为根深蒂固、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阅读的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除了阅读纸质书籍,有声读物这一“听”书的新型阅读方式也受到了
本文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含义和特征,对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房地产预警的基本流程,并认为统计预警系统是比较符合我国房地产预警实际
最初我国上市公司是采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的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监事会作为专门的内部监督机关行使监督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留守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长期的城乡二
《安南志略》一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越南史籍,由十三世纪末内附元朝的越南人黎崱撰著而成。该书约成书于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末,共二十卷,近十万字,后亡佚一卷,现存十九卷。作为
礼貌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在传递负面信息的商务信函中体现礼貌的原则,如何从用词角度来补偿这类本质上威胁收信人面子的行为,以及达到照顾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