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政府和社会民众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度也日渐升高,甚至于诸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等词汇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话题,但是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第一个问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利弊评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无论是政府和社会公众还是国内外学者对此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有害的,应该如何“扭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心的话题,同样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惜,既有的研究提出的政策措施多是泛泛而谈或只是政府实施政策的简单翻版,理论和实践价值都比较有限。为研究上述两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及其特征,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波动特征,而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发现拉开了全文研究的序幕。在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进行回顾之后,本文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表明:按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自发变动趋势,未来十年它仍然将保持一种微弱盘升的状态。在这些研究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为深入研究第一个核心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评判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将分别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在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时,本文还对二者变动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二者变动关系由正变负的临界条件,这些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意味,因为在既有研究中还没有类似的分析。为研究上述问题,本文陆续运用了面板协整模型、时间序列协整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虽然在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更多是因为“吃老本”的缘故,事实上自2001年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开始妨碍经济增长,而且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也是造成我国潜在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所以,调整居民收入差距势在必行。不过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本文在这里加入了对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机制的讨论,细化问题即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可以实现自发缩小,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才将研究注意力转向政府应该怎样治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上。但要告诉政府怎样才能“扭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需要求助于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讨论。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哪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影响,不同于既有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分解——汇总”的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被分解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加以研究,同时引入了专属的研究方法——增长率序列方法。创新的研究框架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帮助本文发现了很多既有研究没有发现的问题,这也为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治理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包括政治社会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等的一系列治理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在上述研究中,本文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在有限的几个问题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两个分析框架的提出对现有研究的推动意义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小的创新和发现也四处散落在研究之中,对于这些主要的创新和零碎的发现前言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这里不再赘述。研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也加以总结并放在了前言中,读者可以详加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