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循社会规律的发展要求,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发展水平,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合理利用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科学统筹区域基础教育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命题。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等元素影响,我国各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良莠不齐、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分配失衡及城乡教育差距等几大方面,甚至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性问题的探讨。区域教育的良性发展,取决于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目标的实现。论文深入研究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三者关系,以区域经济学作为研究基础,尝试分析、探索和总结区域教育资源的链变模式。论文还以区域经济学、规模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构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整合研究,尝试设计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评价与调控机理体系,以长春市基础教育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长春市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长春市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为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了解本文论题提出的原因和重要性,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其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第二部分为第二章,阐述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从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等方面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进行科学的剖析和总结,对区域基础教育一词做出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区域基础教育的特性,以实际示例展示区域基础教育的共性和特性,证明不同区域基础教育情况的迥异。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规模经济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和人力资本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内容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评价体系与调控机理。第三章通过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要素进行归纳综合和主体分析,系统阐述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构和功能,以此为基础,分析空间布局、人力资源配置、设备投入、资产管理、教育理念等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几大主体模块,得出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切入点和主要发展模式。第四章尝试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评价体系与调控机理,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及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评价模型。以评价体系的建立作为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科学分析基础,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调控机理。第四部分为第五章,以长春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实例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建议。